5月15日,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专委会组织的“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近期工作汇报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重点围绕“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的筹备进展、组织架构优化以及人物纪录片《第三极的记忆》拍摄计划展开深入探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高扬,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召明,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三分部部长吴琳,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理事王小兵以及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专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等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筹备组关于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建设进展的汇报。作为连接在京援藏工作者与西藏自治区发展的重要纽带,援藏之家旨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对口支援合作,同时为协会会员提供交流互助、经验传承的“精神家园”。
纪录片《第三极的记忆》启动 留存时代精神丰碑
作为会议另一重要议程,以记录援藏工作者奋斗历程为主题的人物纪录片《第三极的记忆》创作计划引发广泛关注。该片拟通过影像档案形式,深度挖掘数十年来援藏工作者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展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导演团队在介绍拍摄方案时提出,影片将采用“纪实影像+个人日记体”双线叙事手法,采访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援藏亲历者,涵盖教育、医疗、基建、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首批拍摄名单中,既有上世纪60年代首批进藏的“老西藏”,也有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志愿者。并强调,纪录片将突出“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交织”的人文视角,打造兼具历史厚度与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会上,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高扬表示将全力支持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建设与纪录片拍摄,并对纪录片的制作给出指导意见。第一,立意要高,有政治高度,不偏离核心思想和创作初衷;第二,形式要新,在创作、播出流程上可结合多种方式;第三,人物要优,应涵盖进(援)藏干部与藏族本地干部等不同地域、行业、年龄段具有代表性的老党员、老劳模、基层老干部等;第四,质量要高,保证高水准的制作才能在一众同类型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第五,分工要明,协会、专委会、创作团队三方整体规划、分部门执行、分阶段落实。
导演团队相关负责人建议,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可以借纪录片《第三极的记忆》制作播出,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推动形成“援藏之家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扩大援藏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会上,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三分部部长吴琳作“关于协助向中直国家机关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捐赠便携式微压增氧帐篷”报告。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高扬认为该提案事件意义深刻,在响应援藏政策、资金设备来源、以及实施流程上均已具备实施的相关条件,但仍需做好各方面的沟通联络工作、完善细化具体方案,报请协会批示后,稳步推进。
据悉,“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之家”计划于6月初正式挂牌运营,纪录片《第三极的记忆》预计2025年完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