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游客的眼中,进墨脱一路上看到的是“十里不同天,一天经四季”的美丽景色,但在当时墨脱干部和老百姓的眼里,这是一条艰难的“通天路”。我是2007年参加工作就进墨脱的,当时水、电、路、通信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几乎什么都没有。从波密县扎木镇到墨脱县城有一条季节性通行的土路,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要翻越嘎隆拉雪山,遇到塌方、暴雨或雪崩,道路经常中断,而且一断就是很多天。我第一次进墨脱时,由于刚下过雨,道路湿滑泥泞,多处发生塌方,如果不是司机熟悉地形、开车技术好,我们很有可能就开进雅鲁藏布江了。即使这样,从波密县出发,我一路悬着心,走走停停,到达墨脱县城已经是第二天的晚上9点。一下车,我看到县城一片漆黑,还有大片破败的木板房。我刚从武汉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毕业,当时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心里很纠结,很想开溜,不干了。在墨脱待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才逐渐接受、融入这种艰苦的边疆生活。
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墨脱县也仅有5个乡镇24个村粗通公路,主要是土路。晴天时一刮风,路上尘土飞扬;雨天一下大雨,路上泥泞不堪,无法下脚。当时,我们到林芝市开一些重要的会议,比如年底开的市两会。市里需要提前一周通知我们,让我们马上出发,否则我们县的两会代表委员就赶不上开会。
因为县城一直不通公路,所以墨脱的“背夫”非常有名。墨脱的生产生活物资需要翻越雪山去米林县派镇、波密县扎木镇等地去买,靠人背马驮运回来。201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叫作《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的纪录片,讲的就是墨脱背夫的故事。你们可以看看,一定会很震撼!
我们县加热萨乡加热萨村有不少村民就专门做背夫,给村里其他人背物资。加热萨村是县里最偏远的村庄之一,距县城有82公里,这个82公里可不比内地的82公里!村子周围都是山,山上常年冰雪覆盖,每年只有夏季三四个月时间能够与外界联系。墨脱没有通公路时,县城物资不多,所以村民一般不会到县城去买东西,而是到邻县波密县去买,因为离他们更近,只有40公里的路。每年冰雪消融后,村民们就会踏上崎岖的山路,从谷底的加热萨村出发,翻越海拔4600多米的隋拉山,沿着悬崖峭壁,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上走,即便一路顺利,最少也要走三天两夜,才能到40公里外的波密县,他们脚下行走的路就是天路——登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