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人物 > 正文

援藏医生王克明:“让更多唇腭裂患者重拾自信”

援藏医生王克明:“让更多唇腭裂患者重拾自信”

图为4月27日,在噶尔县牧民家,王克明医生(右一)查看患儿恢复情况。麦启煊摄

做完了五台手术,走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时,日光还很明亮,北京来的大夫王克明,下意识看了看时间。已是“夜里”八点多,西南风呼呼地吹,医院外狮泉河桥头,喂海鸥的人、外地来的卸货工人都已散去。

四月末的狮泉河镇还留在冬天里。这里日照漫长,日落后温度零下。

2021年4月27日至5月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疗专家在阿里地区卫健委和“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丽格18岁专项基金”协助下,为当地农牧民唇腭裂患者开展了免费救治。

“我们希望通过手术,让更多唇腭裂患者重拾自信。”王克明是此次义诊活动的发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部整形美容二中心副主任医师。

男孩多吉(化名)两岁了,他会用咧嘴笑来代替说话沟通。笑起来,上唇咧开两处大豁口,鼻翼被豁口的张力拉得很开。

千分之一概率的唇腭裂患者中,嘴唇双裂是更小概率的先天畸形。但在阿里地区,此次义诊活动最终完成的19台唇腭裂手术中,就有2名双侧唇腭裂患者。

这一次,多吉的父亲接到县卫健委的报名通知后,带上儿子来到了狮泉河镇。

多吉的手术安排在4月30日。男孩呼吸渐渐平缓,然后沉睡,王克明先是在他的上唇豁口处画上线,一边和搭档讨论,反复设计切口位置,方才下刀,切开,缝合。

多吉的手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尽管“缺的组织太多”,但医生手起针落间,男孩的嘴唇缝合得针脚柔滑均匀。“唯一不太满意的是唇珠做得不太好,不够好看。”身为科班出身的整容科医生,王克明对美有更多一些追求。

麻醉醒来,多吉哭着,被医生抱出手术室,试图用手去撕唇上的纱布——在那之下,有他疼痛且新生的嘴唇。

此次义诊活动从下飞机就开始了,这得益于这些医疗专家已经在拉萨待了九个月,他们的援藏时间从2020年8月开始。

一下飞机就能进手术室,言谈中,王克明对自己的身体素质颇为自豪。

他是中组部“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计划的第一位整形医生,这项计划自2015年启动,目前已经是第六批。

“割双眼皮?隆鼻?”王克明报名时,别说周围的人诧异不解,连他自己也不太确定“来了能做什么”,只是知道藏区唇腭裂多发,也许可以做些畸形矫正修复手术。

结果,刚来不久,就遇上了一名因唇腭裂术后鼻子畸形前来求医的18岁藏族青年。手术完成后,青年得以重拾自信,上了大学。

“重拾自信”这个词,开始出现在王克明的藏区工作日志里。

整形医生援藏的价值很快得到印证:唇裂、腭裂、鼻子畸形的唇腭裂患者,烧伤修复的幼儿,小睑裂畸形的孩子,面部皮肤损伤植皮的老太太……

援藏半年时,王克明发了条微博,说“虽然缺氧劳累,需要吸氧吃安定药,但活出了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医生该有的样子?他的回答很朴素,“医生首先就是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应该去帮助一些确实有需要的人。来了西藏之后,能给别人很多帮助,这让医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