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巨幅长卷一眼千年(2)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唐卡绘制也衍生出很多种风格,这在《彩绘大观》中得到了集中展示:西藏拉萨的唐卡结构复杂,人物穿着比较单薄,着色偏蓝,呈现夏秋季气候特点;青海黄南的唐卡则色调偏红,气氛热烈,穿着厚实,显示出高原气候寒冷的特点……除了藏族传统绘画技法,《彩绘大观》还吸收了国画的工笔重彩技法和西洋画技法,采用透视、明暗关系和写实的手法表现物象,使之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在达姆的带领下,记者行至画卷笔画最细密处,在1平方米的画面上竟绘有300多个人物,有2480处笔画线条。“全卷绘制的人物数量超过18万个,每个人物都有据可考,许多微小图像得用上放大镜才能观赏清楚。因此粗粗浏览需要半天时间,想仔细欣赏得花上两三天,若想深入了解每幅画面的历史典故,一个月都看不完。”达姆说。

人体的生理及病理图、人体胚胎发育图、藏药图、人体解剖度量图、古代的手术工具及人体脉络图……在藏语中,“曼巴”指医生,“曼唐”意为医药唐卡,在医药学展示单元,一幅幅曼唐作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

“我们现在看到的藏医人体胚胎发育图,形象地描述了胎儿的形成、发育及分娩全过程。”达姆指着其中一幅曼唐娓娓道来,“早在1300多年前,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就对人体胚胎的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没有任何先进科学仪器的辅助下,藏医将人体的胚胎发育以7天为一周、共38周这样的概念记录下来,唐卡画师又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是藏族文化艺术大观,也是藏民族历史发展的百科全书。”在展厅的留言本上,“震撼”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通过一上午的参观,我对藏族的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有了大致了解,感受到了藏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新疆的游客曲先生告诉记者。

“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院长艾措千说,“未来,我们还将大力建设数字博物馆,运用先进技术,让藏文化传播得更广。”据了解,目前展出的618米长卷为《彩绘大观》的上篇,下篇长达410米,是对上篇内容的补充和完善,现已装裱结束,未来将向公众展示。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