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增打来电话:“我已经写到16万字了,今天真高兴!”
群增今年71岁,同事称其为“老群”,显得亲切、随意。
老干部群增曾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局、科协、登山协会的负责人。翻开他的个人影集,跟王富洲、贡布、邓亚萍、章子怡、朱玲、王勇峰等文体明星的合影“比比皆是”。
退休多年后,他想到写一本“回忆录”,作为给自己和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这个想法让他激动不已。
图为资料图片
当然,想写回忆录,不是因为他跟那么多明星有工作交集,天生具备素材优势,而是由他的人生经历所决定和驱使的。
在群增出生的那个年代,家里非常贫困,按照那个年代的“惯常”,他只有跟同样穷困的父辈一样上山放羊、勉强度日的“命”。但解放的钟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他被解放军和新生的人民政权送到新式学堂,接受全新的教育,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牧童成长为自治区的中高级干部。“因此呢,每年的10月1日,我都会跟亲爱的祖国一起,热烈庆祝我们共同的生日,那是我每年最高兴的时候”。
为什么会那么巧?这也只有群增自己知道了,他哈哈大笑着说这是我故意为之的,你们还不知道吧?
我们且听他慢慢道来。
群增说,从传统上讲,我们老家的藏族特别是普通民众,过去一般是没有给新生婴儿记出生日期的习惯的,顶多在起名时,有些婴幼儿的名字会给你提供一些关于出生日期的“线索”,但也很笼统,如“岗加”——下雪的时候;“南朗”——黎明时分;“亚捷”——夏生。或“洁安”——十五日那天、“尼阿”——二十五日那天,这已经算是非常准确的“暗示”了——至于具体是哪年哪月的15日、25日,那未必能说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