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治沙”到“用沙”,蹚出一条幸福路

满目金黄的饲草料基地。程宦宁 摄

草场是牧民最宝贵的东西。草场好,牛羊就好;牛羊好,牧民的生活就好。如果草场一旦沙化或变成黑土滩,那就意味着牧民的生活断了根。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牧民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治沙对他们极其重要。但是,治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治沙更是难上加难,平均海拔4500米的玉树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就是如此。

“高原气候恶劣且多变,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秋智乡共有布甫村、加巧村、格麻村三个村,过去因过度放牧、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等因素叠加,大片草场退化成黑土滩。时间一长,黑土滩就极易沙化。最严重时,全乡黑土滩和沙化面积达到了170万亩(1亩≈0.0667公顷),占全乡草场的32%。”秋智乡党委书记才哇说。

面对治沙“难题”,秋智乡政府坚持换人不换目标,换届不换蓝图,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黑土滩变成致富滩。“十三五”以来,顺利完成白地沟地区30平方千米的修复治理项目,并在已治理区域通过实施种草、围栏等巩固项目,使过采区成为永久性封育区,并设置标识牌,布置警示区,建设为警示教育基地。

11月25日一早,记者跟着才哇的脚步来到格麻村万亩饲草料基地,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在夏季时是一片绿色的海洋。“2022年,秋智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利用乡域内部分黑土滩(其中,格麻村3000亩、加巧村1900亩、布甫村1700亩)实施了披碱草、燕麦试种植项目,实现人工种植返育自然草场,通过精心打造‘秋智乡万亩饲草料基地’,以生态治理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优质牧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才哇说。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