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漫天梨花描绘出金川小康路上新图景(3)

石碉怎样发挥作用?丁德安表示,这种石碉往往修建在要隘险道、耸立于悬崖峭壁之上,以防御和阻止敌人的进攻。因为地处有利位置,且居高临下,很容易封锁独路险道,也具有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作用。

如果采用围而不攻的战术,那能否将碉内之人困到弹尽粮绝?当年的匠人早已想到后招。在当年大金川土司的大本营、今金川县勒乌镇,同样有两座石碉扼守大金川河两岸。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石碉有暗道连通。两岸人马不仅可以通过暗道互通往来,还可以在暗道取水、储粮,坚守石碉两三个月不成问题。

第一次金川之战中,张广泗面对金川的战碉倍感艰难。战碉易守难攻,坚固异常,清军采用了掘地道、挖墙孔、断水路、炮轰击等各种办法,均无法破解战碉的严密战线。在清军束手无策之时,被围困近两年,已经弹尽粮绝、兵疲马困的莎罗奔才主动请降结束了战争。而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乾隆已休养生息数年,并且有长达20年的攻碉训练,吸取了一征金川攻碉惨败的教训,最终攻破坚固碉楼,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00多年过去,在金川各村寨,至今仍能看到不少古碉。丁德安说,史料记载金川县的碉曾多达七八千座。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为防御土司之间打仗殃及平民,每个村寨、每户人家都有修筑石碉的想法。家碉虽然高度更矮,仍能相互拱卫、起到防御作用;此外,有的百姓为显示家庭富足,也选择修筑石碉。如今,金川的部分石碉四周还遗留有石砌的掩体垛子以及深深浅浅的壕沟。当地百姓介绍,以前牧民放牧时,还曾在多处发现铅子、炮弹、箭头等清军进攻大金川时的兵器。

曾达关的马尔邦碉历时数百年而不倒,且高度位于川西北高原众碉之首。2013年,曾达关碉(曾达东碉和马尔邦碉)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碉不仅见证了乾隆打金川的历史,也以因地制宜、垒石为室以及筑造坚固和布局严谨,展现出藏族百姓建筑艺术和营建技术的成就。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