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从2015年起,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2012年试种的茶叶长势很好,三年后就是到2015年时开始采摘。我们就借势扩种,全县大面积推广。在这期间,县里组织茶企陆续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茶叶博览会,我们的茶叶受到一致好评,多次获得茶博会金奖。2018年时,我们县的茶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大家都在想,墨脱太美了,这个地方产的茶一定是最好的。
第三波从2023年开始,走上了品牌化道路。因为三年疫情等原因,我们县的茶产业发展进入低潮期,很难卖。我们的茶青采摘量逐年增加,但全国茶叶市场行情不好,老百姓采下来的茶青滞销,就算是自己运到林芝市去卖,也卖不掉。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原本想的是漫山遍野唱着山歌的采茶场景,结果迎来的却是一片片寂静的茶田,有些茶民就要把茶树拔掉,再去种玉米,还有茶民集体到县政府上访,让政府把茶青收了,说是政府让种茶的,政府必须兜底,这让我们有很大的压力。为了解决问题,县里采取了一系列“抢救”举措。主要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引进和培育龙头茶企。目前县里一共引进了6家茶企。我们多次组织召开茶产业座谈会、茶企座谈会,了解各方需求,协商茶青收购价格,为茶企兑现奖励补助资金。我们县协调对接了中国邮政、京东等购物平台,让我们的茶叶进入义乌“百县万品”中,在县域开办了邮政主题邮局。同时,我们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墨脱茶叶的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
另外,县里还探索推动了“茶果套种”模式。我们和福建省农科院合作,将优质的白肉枇杷引入墨脱县,在茶园里进行套种。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个是枇杷本身的价格比较高。优质的白肉枇杷可以卖到100块1斤,所以老百姓把枇杷称作“黄金果”。价格高可以抵消我们县运输成本比较高的劣势。二是受益于我们县特有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枇杷可以早熟,比国内其他产区大概早熟一个月左右,正月里,全国都在过年,这时上市正当其时。最重要的是,在茶园里套种枇杷可以提高茶园的亩产效益,形成“黄金叶+黄金果”的互补模式。在茶叶的小年,老百姓也可以通过枇杷获益,提升了老百姓对种茶的信心。县里还建立了数字枇杷系统,给每一棵枇杷树挂上了二维码,通过“一树一码”,对枇杷的管护和生长进行跟踪溯源,现在已经套种了5.7万棵枇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