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县平均海拔1200米,落差很大,最高的地方海拔超过7000米,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00多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很好地保持了原始底色的生态,所以墨脱产的茶叶是典型的高山云雾有机茶。近期大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经常看到有我们墨脱茶业发展的报道。墨脱之所以发展出茶产业,与福建、广东的援藏工作关系非常大。追溯过往,其发展历程就像雅鲁藏布江一样蜿蜒曲折,可谓“一波三折”。
第一波从2012年起,是墨脱茶产业的“冷启动”。当时是福建省援墨,我们的县委书记是福建派来的。福建的茶叶很有名,人人都喝茶,茶文化很厉害。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大家发现墨脱也很适合种茶。所以2012年福建省援墨工作组就牵头建成了县里的首个试验性茶园,就是现在的拉贡茶园,当时只有90亩,种铁观音。试种结果是很成功的,茶叶在墨脱的自然环境中长势非常好。从2013年起,福建援藏队转向援助昌都市,广东省的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来帮我们县发展,他们也认为,路通了,发展茶产业可行。但那个时候墨脱的老百姓主要种玉米,还有鸡爪谷,是一种产量很低的野生稻谷,都是当年种、当年收,可以吃也可以酿酒,当年就能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种茶,一来老百姓没有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来需要经过三年的管护才能开始采摘,前三年都是投入没有收益,最初大家都不愿意种。为消除老百姓种茶的顾虑,县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走村入户去做思想工作。还组织干部群众去广东佛山的高山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引进了不少技术人员。2014年,我们县制定了一个茶业发展的规划。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县里采取了“以工代赈”的做法,就是每个村的茶园建设和采茶都用这个村的劳动力,这就让村里老百姓有了一个务工收入,好的情况下每个人每年大概有上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