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推断:德钦可能处于一条古老的文化走廊上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德钦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所创作的民间艺术,通过文艺交流以及吸收周边各民族优秀民间文艺精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弦子歌舞。
它与当地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是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重要艺术形式。
德钦藏族弦子的曲调短小精悍、节奏规整、旋律优美、易唱易记,适合集体舞蹈时合唱。音乐结构一般为二乐句,也有不少四乐句。
一个曲调多段歌词反复演唱,音乐和舞蹈开始速度徐缓,随着内容的深入发展,节奏开始加快,最后用急速演唱和急速旋转的舞蹈形成高潮而结束。既有豪放热烈的感染力,也有柔和、抒情、质朴的风格。
旋律以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为主,曲调有宫、商、角、徵、羽五种民族调式,以商、徵、羽调式为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建设并投入使用德钦弦子传习中心,是德钦弦子父辈口传身授和民间自然传承的延展和升华,也是德钦弦子在雪域高原活态传承的有益补充。
德钦弦子,历经千年而不衰,足见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之重,它是德钦最能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代表,也是历史赋予全迪庆州人民的永久性财富。
多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德钦弦子歌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利用全民的文化自觉性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加强对藏族弦子歌舞的挖掘,重视藏族弦子歌舞的保护和传承,弦子舞的普及传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江坡弦子传习班
2009年,德钦藏族弦子舞蹈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