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鹏城”念好“致富经” 集体经济结硕果(2)

“培育农业机械化服务新主体,发展‘水磨乡愁’马路经济”——这是巴塘县竹巴龙乡跳出传统抓产业的发展思路。 该乡投入247万元,打造自林贡村农机合作社,在拓展合作社业务广度的同时,开展畜牧机械销售、肥料销售、中草药种植,实现农机服务规模示范效应,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推群众致富增收。

竹巴龙乡还通过上下统筹联动,建立“县级包乡领导+乡镇+村支部+党员”的工作机制,突出乡村旅游经营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水磨乡愁”品牌,以水磨沟村为试点大力发展马路经济,建成红色文化主题旅游服务区、水磨乡愁温泉驿站,形成县域G318沿线农旅业态发展综合服务体,以资产吸引投资运营,成功招商引资,实现资产快速“变现”,推动集体经济收入从脱贫攻坚期的5万元高速增长至22.9万元。

“格木”在藏语中意为水草肥美、牛马体壮,境内有草原、高山湖泊、森林、冰川、河流、湿地、温泉于一体的风景。近年来,波密乡格木村依托格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打造及S459线区位优势,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引导格木村村民自筹资金36万元,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停车露营等多功能的格木星空帐篷营地,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营地现有帐篷30顶,年收入达94万元,预计群众分红23万元。同时,巴塘县立足长远发展,充分利用格木整村打造契机,积极引进市场主体,目前正在开展野奢帐篷酒店项目投资协议洽谈,有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此外,以格木村传统牧业资源为支点,积极探索资源要素变资产要素的路径,投资460万元,建立波明牦牛熟制品加工厂,设立波明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巴氏纯牛奶、牦牛风味酸奶等产品,带动发展牧草种植基地1500亩,培育200头以上牦牛养殖家庭牧场10户,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辐射带动效益,群众日净收入达4000元,有效推动了格木村全面振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绿色生态战略的实施,巴塘出现了“产村相融、产景相融、村景相融”的景象,以农促旅、以旅助农发展的最初构想也由规划图变成了实景图,如今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游客越来越多了,高原小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鹏城”儿女正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描绘出“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