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形态,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完成《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评估,优化特许经营项目目录,科学合理测算24个生态旅游项目访客容量,自然资源特许经营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科学打造玉珠峰生态体验项目,有序推进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等特许经营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共享建设成果,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加强国家公园科学保护和建设
“今年5月31日,可可西里无人区首次尝试大带宽、长距离微波传输,卓乃湖保护站周边7公里地域已覆盖5G网络,可以实现藏羚羊迁徙产仔高清视频实时回传。”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布周说。
2022年以来,该局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空间保护格局,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调整和功能分区优化,有序开展了勘界立标工作。同时,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其范围内8个村驻地和定居点的建设用地控制线、农村公路建设控制线、7个管理分局的管辖范围,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
以保护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防治水污染等为主要任务,扎实落实“河湖长”制,安排各园区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分级管理机制,制定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023年3月22日,直升机首次试飞卓乃湖获得成功;5月,卓乃湖保护站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5G信号;6月,青海省首家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警示教育基地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正式成立……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深化的结果。
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实施到正式设立,作为全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过近七年试点探索和建设实践,履行了“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历史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