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阿里博物馆里的青春力量(2)

次仁央金:用青春视角解读文物

每天闭馆后,博物馆工作人员次仁央金都会耐心细致地擦拭展柜玻璃上留下的印痕。每一块经过她手的展柜玻璃都变得晶莹透亮,展柜里的展品在灯光照耀下变得愈加清晰。次仁央金告诉记者:“游客们都喜欢凑近展柜看展品,如果玻璃罩不干净的话,不仅会影响游客的观感,也会影响博物馆整体的形象。”

1996年出生的次仁央金来自西藏山南,和扎西拉措一样毕业于上海大学历史专业。“我和历史结缘,是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对于那些神话人物特别感兴趣,后来就报考了历史专业,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次仁央金说,“没想到,今年我能入职阿里博物馆,成为一名文博工作者。对我来说,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工作中,次仁央金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讲解任务,每次讲解后她还会把所感所得记录下来,用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次仁央金说:“年轻人看待历史、理解历史,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所以我想在向前辈们学习的同时,多融入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和创意,让大家在参观时不仅能学习历史知识,还能亲身感受到博物馆里的青春和活力,变得和我们一样热爱博物馆。”

白玛南杰:成为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古格‘宣’舞壁画,它展示的是阿里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当地群众历来喜欢歌舞,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节庆休闲,都喜欢以此来抒发对美好生活、幸福家园以及草木山川的热爱与祝福。”在阿里博物馆的展厅里,21岁的讲解员白玛南杰正在为游客讲解“牧云宣舞”的相关内容。通过他的讲解,游客们了解到阿里千人锅庄的由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