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人才是关键。卓尼县创新实施“千人千万”培训计划,在全县45个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累计培训黑木耳种植技术人才2620人次,为黑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卓尼县共有木耳产业龙头企业4家、合作社35家、种植大户53家,引培美石菇源、车巴实业等企业建成菌棒生产加工厂2个、菌棒生产基地2个,建成食用菌冷链分拣中心和废弃菌棒资源化利用加工厂各1个。引进美石菇源、菌味生态、纳朵朵、山珍土特产等龙头企业开展木耳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形成“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加工销售”链式发展模式,全产业链带动农户5680户9950人,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随着黑木耳产业规模化、科技化、长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到卓尼参与这场“木耳盛宴”。蒙俊杰是一名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靠着种植木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我现在自己种木耳,有14个木耳种植大棚和50亩露天木耳田。之所以敢尝试创业,是因为前期有政策扶持,而且销路不用担心。”蒙俊杰说。
目前,“卓尼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已进入国家审核阶段,卓尼木耳干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摊点零售、超市零售、电商等渠道,已远销全国多个城市,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品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今年9月份,卓尼木耳亮相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清真食品展览会,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关注。在今年黑龙江牡丹江召开的全国食用菌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卓尼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确定为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黑木耳主产县、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
从小作坊运营到合作化种植,从种植大户到龙头企业,从土地流转到务工学技术,从人才引进到大学生返乡创业,从菌棒生产到种植加工,卓尼木耳走出了一条 “党组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基地+人才+农户”的产业联动之路。
如今,黑木耳产业在卓尼遍地开花,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