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传统中医药为高原公益注入“药香”(2)

张伯礼:每次去之前,我们都把在西藏较为常见但内地较少的一些病,例如包虫病、结核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等,提前给义诊的学生进行强调和预习,给他们介绍一些经验,让他们去了之后能更好地适应临床。

最近几次义诊的开展也更加贴近中小学校,与高原学生们形成良好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传播中医文化,让交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博士生们到了当地,会开展讲课和座谈等活动,教孩子们认药、看舌诊、看脉诊。孩子们反响很热烈,他们会说,“原来天天刷牙都不知道舌头还能有这么多变化,舌象原来还能看病呢。”

记者:在高原,当传统中医药遇上藏医药,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与收获呢?

张伯礼:藏药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例如重金属类、矿石类的药比较多,有些药在内地不敢用但在西藏用的效果挺好。我有一个学生在青海做这方面的研究,就有了很大的发现,含有珍珠、金箔甚至汞类的一些重金属药物并不会被人体吸收,这类络合物并不会增加毒性,所以藏药历经多年一直在使用这类药物。我们现在依旧在深入研究这类课题,不同分子的价态有着不同的疗效和安全性,内地也很受启发。

而中药到了高原当地,效果更是出奇得好。那边可能接触得少,所以给了就灵。比如藿香正气液,病人吃完后效果立竿见影,吃了以后还没离开呢,就说自己“胃不疼了舒服了”,觉得这药是神药,还想多要一些。

我们希望藏医药继续发展,两种医学的碰撞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例如,藏药里面的七十味珍珠丸对于一些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治疗很有效果。还有藏药里面的红景天、虫草、雪莲药等药效都很强,尤其是红景天,它的抗氧化作用和人参相同,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