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于京举办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于京举办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开幕式现场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开幕式现场

主展人范久辉老师现场讲话

主展人范久辉老师现场讲话

现场观众听会

现场观众听会

4月9日上午,金龙巧牵京藏情——《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文化旅游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以“中华龙”在西藏的传播和演进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通过“龙”这个共通的中华文化符号,印证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深层次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见的图像及史料依据。

现场图像龙、狮及直巴扎纹佛龛门(龙纹局部)<br><br>门高112厘米,宽(单扇)46厘米

现场图像龙、狮及直巴扎纹佛龛门(龙纹局部)

门高112厘米,宽(单扇)46厘米

现场图像龙扶手宝座现代壁画<br>采集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郭加寺范久辉摄

现场图像龙扶手宝座现代壁画
采集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郭加寺 范久辉摄

“龙”是中国古代民众创造的神异生灵,龙的形象不仅在美学上具有无限魅力,在内涵上更是被赋予了特定的寓意,成为祥瑞的符号。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植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内化成共鸣的情感。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藏历木龙年。藏历中“十二生肖”的动物种类与次序和农历一致,再结合中原的阴阳五行,构成了特殊的循环纪年法。有证据表明,至少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这套纪年法就从内地传入了西藏。龙年在藏语中称为“珠洛”,《藏汉大辞典》对“珠”(འབྲུག)的解释为:“辰,龙。十二地支之一。”由此可见,青藏高原上的“龙”源自祖国内地。中华龙伴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非常自然地进入青藏高原,逐步融入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元素,几乎随处可见,深受大家的喜欢。

现场展品占卜唐卡布面彩绘<br>高34厘米、宽29厘米

现场展品占卜唐卡布面彩绘

高34厘米、宽29厘米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于京举办

主展人范久辉老师为来宾导览

主展人范久辉老师为来宾导览

观众在展览现场驻足研究

观众在展览现场驻足研究

该展览通过大量图片与珍贵实物,梳理了13世纪以来,元朝结束青藏高原地区分裂割据的局面,将西藏地方纳入中央王朝直接行政管辖以来龙文化在西藏的演进。从古至今、自内地传至高原,寓意祥瑞的龙在青藏高原备受尊崇与喜爱。元、明、清时期,龙纹在中原的使用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但在西藏,“御赐之物,不在禁限”,再加上遥远的地理距离和人们对中华龙发自内心的喜爱等原因,龙纹的使用并不像中原那样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三品官员也能使用龙纹器物。

现场图像藏式铁雕鋄金穿枝龙纹四龙纹碗套<br>高5.5厘米,直径15厘米,范久辉摄

现场图像藏式铁雕鋄金穿枝龙纹四龙纹碗套

高5.5厘米,直径15厘米,范久辉摄

现场图像铁镂雕鋄金四龙纹藏式笔筒长34.5cm,直径2cm,范久辉摄

现场图像铁镂雕鋄金四龙纹藏式笔筒

长34.5cm,直径2cm,范久辉摄

顺延历史脉络“抵达”高原的中华龙,在和高原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后,衍生出千姿百态的形象。展览集中展示了青藏高原上“龙”在思想观念、礼仪制度、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和表现方式,涵盖了壁画、唐卡、印玺、建筑、马具、家居、服饰和生活器具等类项,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原龙”从向往、接纳、吸收,直至融入审美与精神的过程。

主展人金琳老师为观众带来专题讲座《高原中华龙》

主展人金琳老师为观众带来专题讲座《高原中华龙》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于京举办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于京举办

观众在与会讲座中认真聆听

观众在与会讲座中认真聆听

此外,展览还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会隆达拓印及融合了十二生肖和九宫八卦的《旺通嘉母》唐卡释读,深度感受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幕式后,主办方还安排了专题讲座和社会教育等活动,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驻足观看。

《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于京举办

中华网王麒龙摄影、柳文婷责编

(原稿出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毅 CN085、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