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深化青藏科考 守护“亚洲水塔”

作者:黄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贺信7周年之际,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发布会近日在西藏拉萨召开。会议公布了本次科考十大任务的重要发现。7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我国重大战略任务、新时代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第二次青藏科考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提出了一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的科考方案。

青藏科考是新型举国体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至今,青藏高原考察研究一直是我国的一项战略科技任务。60年前,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体委于1964年联合组织了对希夏邦马峰的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进入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拉开序幕,不同学科领域的2000多名科研人员投入其中,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阐明高原地质发展的历史和隆升原因、分析高原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自然条件与资源特点及其利用改造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进入新时代,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式启动,组织动员2600多个科考分队共28000多人次参与,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眼重大科学问题,强化应用研究,夯实基础研究,持续增加跨专题、跨任务、跨学科交流与综合集成性重大成果产出,回应党和国家对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重大关切,充分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青藏科考是探索未知世界、突破认知边界的重要实践。众所周知,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地理环境独特、生态资源丰富,此外,由于人迹罕至,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样貌鲜有人知。这片未知之境充满了未解之谜,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本次科考聚焦气候变化、水资源、高寒文明、地质构造等关键科学问题,迄今已发现动植物和微生物新物种超过3000个(包括一些曾被认为已灭绝的物种),还发现了19万年前的壁画和14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深刻揭示了高原环境变迁机理、生物演化规律和人类活动特征。在加深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了解的同时,促进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人才,通过不断解码“地球第三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