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纪实 > 正文

基层文化工作者格桑朗加:做文化遗产的“护花使者”

“其实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真正让我佩服的是那些通过默默坚守,让即将被时代洪流淹没的非遗传承下来的人。”格桑朗加说。

2017年,格桑朗加来到昌都市类乌齐县文化局,承担类乌齐县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刚开始,我对这份工作有刻板印象,认为就是简单的下乡、采风,回来将收集到的信息做好记录就行。”格桑朗加告诉记者,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要做好这些工作,还要学习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保护条例,特别是实地了解后,太多不确定性因素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2018年冬天,格桑朗加前往类乌齐县尚卡乡嘎迪自然村了解当地藏红陶制作技艺传承情况,看能不能挖掘成县级非遗。当天早上,他和司机早早踏上了前往考察点的路,但途中突降大雪,本来4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花了一天时间。

第二天,格桑朗加来到制陶者次仁措姆老人家,了解这项技艺的制作过程。看着泥团在老人的手中“活”了起来,格桑朗加不由得心生敬意。“当我得知村里只有次仁措姆老人会这项藏红陶制作技艺,但因她年龄越来越大,这项技艺可能会面临人亡艺绝的情况时,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努力的全部意义。”格桑朗加说。

在接下来的几十天时间里,格桑朗加通过自己的专业角度,以文字、图片、录音、摄影、摄像等方式对嘎迪村藏红陶制作技艺进行了立体式记录以及综合调查,并成功申报为县级非遗。不仅如此,在他完成申遗工作后,还为老人找到了一位村里想要学习这门技艺的学徒泽仁曲加,之后泽仁曲加的儿子落松次仁也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传承人。

2020年,当格桑朗加再次来到嘎迪村,村里的面貌已焕然一新。走进泽仁曲加家中,村里几个青年正在学习藏红陶制作技艺。“自从嘎迪的藏红陶成功申请为县级非遗后,村里的人对传统手艺有了新的认识,对掌握一项技艺的热情逐渐浓厚,我就顺势将这项技艺教授给想要学习的人。现在,县里专门设置了销售点,每年让我们参加各地市的展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收入逐年增加,大家学习的劲儿也越来越足。”泽仁曲加说。

午后,格桑朗加漫步在嘎迪村里,看到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文化工作的决心。

自2017年至2022年,在类乌齐县文化局工作的6年时间里,格桑朗加承担了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工作,成功申报县级非遗40项。

格桑朗加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多次对非遗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民间传统文化步入了新的发展历程,如遍野山花,英姿摇曳,生机盎然,迎来新的繁荣。我将继续做好‘护花使者’的工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壮大锦上添花。”他的眼神刚毅又坚定。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