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建藏援藏
援藏指挥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 福建山东安徽湖北湖南 广东重庆陕西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援藏纪实 > 正文

“若有来生,再赴高原” ——“草原曼巴”王万青情定甘南续写医者仁心(2)

从手术室到家庭诊疗

2003年,在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岗位上坚守数十载的王万青迎来退休。同事和牧民们送来的哈达堆满诊室。

当了一辈子医生,看了一辈子病,王万青理应好好休息,安享晚年。

然而,王万青退休后的第二天,就有病人去家里找他。

从这时起,王万青的家就成了患者免费咨询的场所。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开一家诊所。他说:“我不想赚钱,如果大家有需要,来家里我免费看。”

退休后,王万青比上班的时候更忙碌了,经常是太阳还未升起,王万青家的木门已被叩响。藏族老阿妈怀抱咳嗽不止的孙子来了,藏族老阿爸拄着拐杖来了……

王万青披上那件穿了二十年的藏蓝色棉大衣,将听诊器焐热后轻轻贴上患者的胸膛。这样的场景自他退休以来,已重复了无数次。

王万青的妻子凯嫪在门边摆上长凳,备好酥油茶接待患者。

王万青对家人说:“我虽然从医院退休了,但是医生的天职不会退休。”

“几代人的情况都在王大夫的心里装着。”今年60岁的玛曲县阿万仓镇贡赛村村民仁青华感慨道:“记忆中,小时候我生病了,就是父亲带着我去找王大夫,后来我带着我的妻子、孩子去找他看病,即使退休了,他依然是那么热心。”

王万青退休后,来看病的人有很多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

王万青对病人一视同仁,每一位来找他的病人他都认真诊疗后给出治疗建议,有时候家里有对症的药,就免费送给病人,有一些病症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王万青就写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了病人的简单情况、初步检查结果,告诉病人应该挂哪个科室、做什么检查,并指引病人去医院找大夫治疗。

“那会儿经常能看到父亲的小纸条,记得有一张上面写着:‘这个病人是从乡下来的,比较穷,没钱,我检查了,有痰、咳嗽,怀疑是肺结核,建议做个血沉,拍个胸片,检查结果出来了烦告诉我一声。’”在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王万青的大儿子王团胜回忆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