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建藏援藏
援藏指挥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 福建山东安徽湖北湖南 广东重庆陕西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援藏纪实 > 正文

“若有来生,再赴高原” ——“草原曼巴”王万青情定甘南续写医者仁心(5)

在简朴的平房内,王万青创作的布巾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退休后,他用油画的方式画了近300幅反映健康教育、草原风情、民族团结等方面内容的布巾画。此外,他还将自己的工作经历画成了150幅生动的素描连环画《我在黄河第一弯》,每幅素描下方都配上说明文字。

这些饱含深情的画作既是王万青个人记忆的载体,更是他对草原生态变迁的生动见证。

“父亲特别关心当地的发展,他在巡诊宣讲的路途中,了解到医疗领域、生态领域的问题都会及时反映,希望能帮助群众生活得更好。”王团胜说。

2010年,王万青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退而不休育桃李

退休后的王万青虽年逾花甲,两鬓染霜,但那颗赤诚的医者之心从未改变。

“每当医院的年轻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手术台上出现危急情况时,他总能随叫随到,出现在会诊室、手术间,为后辈们指导。”玛曲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祁武志说。

草原上,布病、炭疽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是威胁当地群众健康的“隐形杀手”,这些疾病是草原医生必须攻克的难题。

“2013年,一位重症炭疽病患者因颈部严重肿胀导致呼吸困难住院。面对复杂的病情和甚微的治疗效果,我们邀请王大夫前来会诊。他来之后迅速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并指导医护团队进行颈部肿胀的专业护理,通过精准的抗感染治疗和细致的局部护理,患者最终转危为安。”祁武志回忆说。

2016年的一个深夜,医院收治了一位腹腔大出血的牧民,生命危在旦夕。面对复杂的病情,院长拨通了王万青的电话,当时王万青已经入睡,但接到电话后,他立刻起身赶到医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