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建藏援藏
援藏指挥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 福建山东安徽湖北湖南 广东重庆陕西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援藏纪实 > 正文

“若有来生,再赴高原” ——“草原曼巴”王万青情定甘南续写医者仁心(7)

在退休的日子里,王万青将自己的诊疗思路、操作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医生,这种“传帮带”的方式,提升了玛曲县的整体医疗水平。

“最后一次见王大夫是去给他送新出的医学杂志。看见他坐在窗前的旧椅子上,膝盖上盖着旧毛毯,正在看一本医学书籍。”祁武志回忆,“当时他一看见我,就指着书上的一篇文章说,这个新疗法对高原肺水肿可能有用,你拿去给年轻医生们讲讲。”

前几天,祁武志在整理资料时,偶然翻出王万青送给他的《实用外科手册》。扉页上有王万青工整的字迹:医者之路,贵在坚持。

书页间夹着一片干了的格桑花瓣,这让祁武志想到了王万青常说的一句话:“医生和格桑花一样,不需要多艳丽,只要能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就好。”

三代人的家学传承

走进王万青家,左手边小平房的外墙上挂满了几十幅他的连环画《我在黄河第一弯》,记录着王万青数十年来的生活工作轨迹。打开房间门,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他生前整理的书籍资料,纸张都已泛黄,但笔迹清晰可见。

记者拿起一本《外科常用手术的错误与并发症》,翻开内页,蓝色字迹密密麻麻,但结构清晰明了,再搭配上亲手画的解说图,整本笔记犹如立体解剖教具。

“父亲对医学的执着深深影响了我。记得我刚从医时,有一次写病历,在体格检查栏里笼统地写了全身黏膜无异常、淋巴结未肿大。父亲检查后,一向性情温和的他发了脾气,严厉地批评我,说这是对病人不负责任!医学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那天晚上,他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手把手教我如何详细记录每一个检查细节。”王团胜回忆道。

正是在这种传承下,王万青的子女、学生都继承了精益求精的态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