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十三五”时期西藏种植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3)

洛珠江白是拉萨市达孜区恰村村民,家里共有20亩地。“以前我们家的有些农田石子多、土层薄,整体肥力不够,耕种的农作物也就长不好。”他说。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产量,西藏积极实施耕地改造,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27.26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015年的265.41万亩扩大到了2019年的283.91万亩,增幅达7%。商品有机肥年施用量达到10万吨以上,农家肥施用量达到500万吨左右,加快改善了耕地地力水平,有效解决了部分农区“靠天吃饭”的现状。

近日,洛珠江白独自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块农田里,看着收割好的青稞麦穗感慨地说:“现在农田肥沃、灌溉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庄稼长不好了。”

青稞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高原“粮食之王”,青稞在高原栽培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最多可达到80%以上。青稞生产与西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发展,并将青稞列为农牧业产业之一,加快推进青稞品牌创建和产品研发工作。

截至2020年底,全区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的青稞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有8个,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已经研发青稞精深加工产品有4大类80多个品种。全区共有青稞加工企业52家,青稞年加工转化量达14.21万吨,加工转化率17%以上,产值超过14亿元,创建了一大批自治区级著名商标。

2018年,日喀则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青稞产区优势区。白朗县创建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青稞产业积极推进“生产+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发展……

如今的高原大地上,青稞已经褪去了原始样貌,凭借着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产品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超市里。这个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藏”字招牌,已经成为西藏最亮的品牌之一。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