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让“故纸堆”变“活资源”
如何开发利用馆藏纵跨近700年的历史档案和60余年的现行档案资源,是自治区档案馆面临的重大课题。多年来,高原档案人牢记职责使命,以优良作风认真履职,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档案资源从“故纸堆”变成“活资源”。
自治区档案馆大力推进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档案文献展项目建设,充分运用馆藏档案资源讲述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
“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务求工作实效,从而更好发挥档案作用,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宣传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自治区档案馆积极挖掘、整理馆藏档案资源,加大档案开发利用力度,通过档案编研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将档案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挖掘出来,推出更多优秀档案编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2022年,自治区档案馆编纂出版“西藏历史档案丛编”之《水羊清册》,陆续出版发行《西藏历史档案词典》(藏汉对照)试用本、《西藏历史档案丛编》续编12本图书等。
传承:让“兰台”精神薪火相传
档案破损最常见的是边缘缺损、霉烂、断裂,也有个别虫蛀鼠咬现象发生,有些原档残破、碎片较多,存在酸化、絮化现象。这些都给修复师达珍的工作带来了考验。
让达珍印象最深的是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一幅清朝绘画档案《茶兰图》。当时,这幅绘画面临着中间断裂、霉变板结等情况。经过她和几位同事通力合作,这幅绘画档案再次焕发出夺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