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唐建平
从成都开车到拉萨,在这条著名的川藏线上,一路至少要鸣几次笛?
西藏军区某运输旅的二级军士长张永明告诉我:5次。
常年在高原上跑运输的军人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每到一个战友的牺牲地,要鸣笛3声;坐在副驾驶位的同志,要敬军礼。
“武记者你看噻,从成都出发,一路西行,不久就到了泸定。”张永明一口浓郁的川腔,拿出一张地图,手指沿着川藏线滑动。
当年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两侧,庄严肃穆地矗立着22根方柱,它们代表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方柱绝大多数是无字碑,其中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
车队到了泸定,会第1次鸣笛。
张永明的手指向西缓慢滑动,指向康定境内的折多山。
折多山海拔4000余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
1990年3月17日,车队在翻越白雪皑皑的折多山途中临时休息,战士张洪像往常一样逐一检查班里每辆车的车况。意外突然来临:一辆从后方驶来的载重卡车因刹车不及时,撞向了张洪。张洪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便倒在雪山之上。中央军委授予他“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荣誉称号。
这是第2次鸣笛。
张永明的手指继续向西滑动。
怒江72拐下来,就是怒江桥。老兵们口口相传,当年修桥时曾牺牲了一位战士。如今,一批又一批游客路过大桥时,都会自发地拜祭,并把过去发生的故事,讲给他们尚懵懂的孩子听。
“我当兵那年班长就教给我,路过这里,要给这位同志鸣3声笛。”张永明双眼有些凝重,好像想到了过去祭拜无名烈士的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