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乡村行 看振兴】养殖变方法 牧民换“活法”

尕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全景。共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日,当初冬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这座坐落在青海湖南山山脚下的淳朴乡村渐渐苏醒,村民关却才郎和妻子早早来到务工的尕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个合作社是村里办的,全村人的耕地、羊、草山都入了股,我们一直想找个离家近的地方打工,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刚好就来这里上班了。我俩一个月3600元的收入,加上年底的分红,可比以前去城里打工赚得多了!”说话间,关却才郎和妻子的羊舍清扫工作已接近尾声。

随后夫妻俩来到最后一个羊舍,关却才郎放下手里的扫帚,朝着羊舍门口处的小隔间走去,不一会儿,悠扬的音乐就从羊舍里传了出来。这里的羊舍与其他的普通羊舍不同:除了音响,还设有恒温水箱、喷淋系统、热泵、循环泵等设备,通过畜棚顶上的光热太阳能板供电,不仅可以播放音乐,还能供暖供水、消毒除尘。

“现在养羊可先进着呢!我们这儿是合作社,也是咱们全省藏羊产业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科研示范基地,虽然我不懂什么是技术集成,但这几年村上鼓励的科学养殖让羊的产羔率和出栏率都提高了不少,村民的收入也跟着不断增加了。”对于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的关却才郎来说,先进的、更具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已经不再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了。

从传统的粗放型养殖到如今集约式的科学养殖,次汗达哇村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彻底扭转了从前牧民放牧所带来的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互相冲突矛盾的局面。

“原来分散分户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牧民传统的放牧方式不仅跟草原生态有冲突,良莠不齐的品种和落后的养殖技术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次汗达哇村村委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多杰才让告诉记者,为了改变牧民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改变村里产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次汗达哇村谋思路、转观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良性发展新路子。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