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藏北故事】藏北牦牛,承载生活与文明的故事(2)

而“啦啦”,则是类似奶酪的一种高品质奶制品。“啦啦”一般用作招待客人,也是藏北高原逢年过节时的主要食品之一。这种用牦牛奶经凝固而成的食物,基本上排除了牛奶中大量的水分,保留了其中营养价值极高的精华部分,被誉为乳品中的“黄金”。

藏北高原牦牛的日产奶可达2公斤左右,为一般黄牛的3倍,其奶乳含脂率和蛋白质都很高,50公斤奶能够提炼5公斤酥油,为人类摄取营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酥油,是藏北牧民群众喝酥油茶须臾都离不开的奶制品。它是将牦牛奶煮沸后,取掉表面形成的浮油,倒入专用木桶、或分奶机中搅拌,再用手工除去多余水分,捏成团制作而成。

【藏北故事】藏北牦牛,承载生活与文明的故事

图为逐水草而居,赶着驮物牦牛正在转移草场的藏北双湖办事处(现双湖县)的牧民人家(唐召明1987年摄)

数千年来,牧人和牦牛有着一种独特而又亲密的联系。游牧生活长期迁徙,牦牛是牧民生命中长期陪伴的朋友。当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家里年轻的牧人和牦牛群一起前往草地茂盛的山谷,牧人歌声的唯一听众就是牛群,而对牛群了解最深的就是牧人。

小时候人们在牛背上长大,长大了就走在牛群边上。正是这种形影不离的联系,对牧民而言,牦牛不是牲畜,而是他们的好友。但海拔极高的藏北高原,必须有更多的能量供给,而藏北高原物产极其匮乏,因此,数千年来牧民都在食用牦牛肉。

在藏北高原,牦牛过去还是牧民最便捷、最低成本、最靠得住的驮运工具。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在游动放牧转场中,转移帐篷、驮运生活用品和食物,几乎全靠牦牛。

【藏北故事】藏北牦牛,承载生活与文明的故事

图为藏北牧民过去游牧所居住的黑色牦牛毛帐篷(唐召明2001年摄)

就连居住的帐篷、日常贮存物品的口袋,拴牛拴马和捆东西的绳索,甚至一些冬季穿的御寒衣服,也都是用牛毛编织和做成。这些物品防寒、防潮且很结实。捻成的绳子,富有弹力,结实耐用。

牦牛皮质地坚硬,用其制成工具具有持久耐磨的特点。用它可制作牛皮筏、皮袋、皮箱、皮靴、皮鞋底、皮绳、皮绊,还可以制造鞍套,缰绳、马笼头、鞭绳、皮带、皮包、鼓槌等各种生活用品。现如今皮革开始利用机械来加工,用其制造皮鞋、服装、沙发等各种奢侈的日用品。

【藏北故事】藏北牦牛,承载生活与文明的故事

图为藏北牧民人家在牦牛毛帐篷前所堆起的做燃料的牦牛粪(唐召明2010年7月31日摄)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