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藏援藏
当前位置:援藏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藏北故事】昔日“鬼地”无人区 今朝兴旺新牧区(2)

万事开头难,创业是艰苦的。原双湖办事处党委书记洛桑丹珍曾向我介绍了创业初期的情况。他说,随着大批群众的到来,有大量的事情要办,大量的问题要解决。在中共那曲地委和双湖办事处党委的领导下,各族干部团结一心,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帐篷刚支稳,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要求下乡。“乡”在哪里呢?就在绵延数百里的路途上。搬迁的群众住在哪里,大家的岗位就在哪里。没有马,干部们就步行。有的步行十多天,才能找到自己“蹲点”的乡村。

电影组放映员是最为忙碌的人。他们每到一个群众放牧点,就忙着支银幕、放电影。一场电影下来,两个脚踏发电机发电的人已是大汗淋漓了。除了放电影,他们还忙着摆书摊。遇到合适的机会,还要举办“超短期”训练班,教牧民群众使用手摇唱机,为乡村培养广播员。

五月里的一天,双湖草原上第一所公办小学在帐篷里正式开学了。尽管学生只有10多名,教材是自己编写的,“校舍”仅仅是一顶帐篷,但这在双湖草原终究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所学校啊!

同样是在帐篷里,第一家“供销社”也开张了。营业员以大地为柜台,会计用纸货箱当办公桌,向牧民群众出售日用百货和生产用品。刚刚搬迁到无人区的牧民群众就近买到了生产和生活用品。

在加林山沟里,当时勘察无人区的总指挥洛桑丹珍和申扎县委副书记格桑占堆带领基层干部建起几间奇特的房子。这房子有的只用了一根木料或一根钢管,有的干脆全是用石头筑成的。这就是双湖草原的第一座“粮食加工厂”。这里的动力是沟里的一股流水,磨盘是自己凿成的。尽管它十分简陋,却解决了群众磨青稞面、加工糌粑的大难题。大地回春的时候,他们刨开刚刚解冻的一片片荒地,播下青稞种子。

创业的路并不平坦。双湖草原好像是在有意想考一考新来的主人。罕见的狂风,撕裂了帐篷,刮散了牛羊,刚刚搬进无人区的牧民群众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狂风面前,无数干部、牧民挺身而出。嘎措乡党支部书记白玛就是突出的一个。他带领70多名牧民组成突击队,活跃在抗灾保畜的最前线。他们追回牛羊,抢救弱畜,风口抢草,在背风处修筑羊圈……

在白玛的带领下,嘎措乡男女老少都上阵了。整整12天,脸被风吹裂了,变粗糙了,火辣辣地痛;手被干草划开了口子,流出了血,没人叫苦,没人逃避。全乡共捡回干草3.8万斤,牲畜过冬有了充足的饲草。全乡800多头(只)瘦弱牲畜受到特殊照顾。在这场风灾中,减少了瘦弱牛羊的死亡。在气候恶劣的高寒牧区,这是一个奇迹。

在办事处驻地附近,有些牧民新筑的羊圈被狂风吹倒,砸死了羊只。在机关里看家的双湖办事处女副书记次仁玉珍带领几名干部立即寻找倒塌的原因。原来,牧民垒的羊圈都是四方形的,受风面积太大。这时,次仁玉珍和几位干部在帐篷前的荒漠里抠出大石头背回来,用羊毛绳当圆规,垒起一个试验性瓢形羊圈。经过几天狂风的考验,瓢形羊圈纹丝不动,同时这种瓢形羊圈也减少了沙子和大雪对它的掩埋。牧民群众看到瓢形羊圈好,很快就推广开来。开发无人区的干部群众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打胜了第一个回合。

1976年,双湖草原年底牲畜存栏数比上年纯增了百分之六以上。这是创业者在无人区奏响的第一曲凯歌。

回想双湖的创业历程,让人感慨万分!双湖办事处刚成立时,下设色瓦、尼玛、查桑、荣玛4个区,共有14个乡,面积达18万多平方公里。

1988年那曲地区“撤区并乡”时,双湖办事处的1区5乡划给了文部办事处,1993年8月双湖办事处改为双湖特别区,辖7个乡、31个行政村,仍为县级机构。不过,面积从18万平方公里变成了后来的12万平方公里。

【藏北故事】昔日“鬼地”无人区 今朝兴旺新牧区

图为正在铺筑通往双湖县的柏油公路(唐召明2017年7月27日摄)

1993年,文部办事处改为尼玛县,双湖办事处改为双湖特别区。2013年,双湖特别区改为现在的双湖县,双湖县也由此成为中国最年轻、世界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

特别是2002年以后,在中国石油的对口援助下,双湖草原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藏北故事】昔日“鬼地”无人区 今朝兴旺新牧区

图为双湖特别区(现双湖县)嘎措乡新房前的孩子们在太阳能灯柱下玩耍(唐召明2009年8月1日摄)

截至2022年,双湖县总人口已从1976年的不足8000人,发展到1.5万多人,牲畜存栏数达40多万头(只、匹);城乡建设初具规模,牧民群众基本上从游牧走向定居,通讯、水、电、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乡都有了小学和卫生院;广播电视已覆盖到所有乡镇。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镇。昔日“鬼地”无人区变成了今朝兴旺的新牧区,创造了人间奇迹!

2019年和2022年,为了保护“无人区”腹地野生动物和提高牧民群众生存质量,双湖县嘎措乡、雅曲乡、措折羌玛(北措折)乡、多玛乡等3000余户的1.3万多名牧民群众,再次响应党和政府保护生态的号召,告别平均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告别自己亲手建设了几十年的家园,来到海拔较低的山南市贡嘎县的森布日那曲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安家,完成了无人区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迁徙,书写了一段无人区从开发建设到逐渐撤离的辉煌历史。

这就是藏北高原的传奇,更是极地双湖的传奇!(中国西藏网文、图/唐召明)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